初出社會的新鮮人總想學習理財加速積累財富,而「基金投資」正是最常被選擇的工具。
共同基金的原始理念乃集合大眾資金以分散投資風險,基金經理人發揮其投資專業,為投資人創造獲利。
投資人只需負擔小額交易成本即可省卻研究及操盤時間,參與國內乃至全世界諸多市場,理論上應該是「雙贏」的理財平台。
然而,許多人長期投資基金幾年之後,卻發現賺賺、賠賠,結算下來竟然還輸給定存,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口木醫生今兒個就幫四種容易失敗的基金投資人把把脈!
1.兀鷹型:追逐熱門題材基金 追高殺低難獲利
交易風格:追逐時尚
交易寫照:高點進場低點殺出
市面上基金千百種,雖有許多法則可依循投資,但多數投資者仍是看廣告、追逐時尚潮流挑選基金。例如,10年前「達康概念」風行,科技基金賣到翻;7年前「金磚四國」說法一出,人人追捧新興市場基金;一轉眼又跟著大家高唱「綠能概念」、「原物料行情」。
這些投資人搞不清楚「概念」背後有多少實質利基支撐,就是喜歡跟潮流統統埋單;待流行過時、概念被揚棄,回首才發現自己如遨遊天際的兀鷹,總在高處不勝寒處進場,隨後陷入往下攤平或認賠殺出的兩難局面。多數的熱門題材背後,潛藏著早先低點進場等待獲利了結的資金正等著殺出;身處資訊末端的基金散戶,常變成接下最後一棒的老鼠。如何避免這般難堪結局?惟有主動發掘資訊、提早掌握趨勢,而非被動等待第三手資訊、錯過理想進場時機。
2.博美犬型:過度注重短期績效 頻繁交易徒增成本
交易風格:神經兮兮
交易寫照:短線進出頻繁交易
各種投資工具中,主動型基金的交易成本相對較高,每一次買賣都得付出約1.5%~3%的手續費,依此特性,基金實在不宜短期操作賺價差;若投資人買進基金後,像隻緊張兮兮的「博美犬」,成天盯著上下波動的績效表,一會兒停損、一下子停利,頻繁進出的結果,幾乎不可能累積獲利。既然短線進出不可行,基金投資必然著眼於長線獲利以攤提高昂的交易成本。
因此,抓對趨勢、懂得掌握合理買點的基金投資者,勝算自然較高。弔詭的是,很多人正因為不想分析標的與趨勢才會選擇基金投資,是否因此就注定成為輸家?我只能說,天底下沒有完美的「懶人投資術」,靠人不如靠己,想要賺錢,多做功課、多研究就對了。
3.恐龍型:買了後不理傻傻扣款 愈套愈深不懂出場
交易風格:糊裡糊塗
交易寫照:買進持有至死不渝
有些投資人神經非常大條,只懂得定期定額買基金,卻從不關心基金的績效成果,甚至別人問他手上有什麼基金,他還會支吾其詞想個半天:「老實說,我真不知道手上有什麼基金?都是別人教我買的……」。這樣的投資人,有些傻人有傻福,抱到1檔好基金賺個不停,笑呵呵。但是,運氣差者抱到績效每下愈況的基金,扣款幾年後收到「基金清算通知書」,都還搞不清楚狀況。
凡事過猶不及,投資基金不需過度關注短期基效,卻也不能忘了定期檢視基金營運狀況;「汰弱留強」是投資學的硬道理,當你抱錯基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出場或轉換,繼續往下攤平扣款就好比在爛泥淖中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絕無長久幸福可期。
4.金魚型:遇高點興奮眷戀戰場 不懂出場空抱憾
交易風格:食不知饜
交易寫照:愈買愈多現金不足
據說金魚因為缺乏飽足神經,因此會不停吞食直到撐死為止。這類投資人手上的基金就算累積了可觀的獲利,卻因為想賺更多,不但不懂逢高出場,甚至還在一片樂觀聲中不斷加碼,直到行情反轉仍不放手,抱著滿倉部位直上直下,就好比不懂得停止吞嚥的金魚,直到脹破肚子,手上已無現金不能再買,才抱憾而歸。
長久以來,社會大眾被教導,當帳面發生虧損時只要死抱不賣就不會產生損失,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投資哲學抹殺了投資者追求更佳獲利的機會,也間接造成許多投資失敗的悲劇。投資哲理就如同日常呼吸一樣,一口吸氣(逢低買進)、一口吐氣(獲利賣出),隨著韻律自然吐納。氣,必須有進有出,才能生生不息,呼吸法則是如此,投資亦然。
沒有基金可以保證獲利,有正報酬才能真正利滾利
看完口木醫生的分析,對照自己的投資行為,是否也屬於上述類型之一?
該如何對症下藥?我們投資基金時,應該對國際景氣與市場潮流有一定認識,慎選進場買點與策略,並設法降低交易成本,在興奮高點時懂得見好就收、出場了結,如此才可能成為長線贏家。畢竟,基金投資本來就有輸有贏、不保證獲利,當多頭行情過去,隨便買隨便賺的神話將會破滅,能存活下來的投資者,才有資格談論「複利威力」,要記得哦!
2024-10月颱風假公告
4 個月前
2 意見:
看過黃國華就不會想買基金了XD
沒辦法 基金還是多數人最常接觸的理財管道 為了幫助多數人 我有時候還是要寫些基金文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