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認識狂牛症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狂牛症」

口木醫師先轉貼篇文章,幫大家溫習一下:

認識狂牛症

感染內科 林淑惠 專科護理師 盧柏樑 講師(93年2月)

最近在美國有牛隻感染狂牛症引發大眾的重視。狂牛症(Mad cow disease)的學名是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意思是「牛的海綿樣腦病變」。狂牛症最早是在一九八六年英國發現,當時曾造成十幾萬頭牛隻死亡。在狂牛症出現之前,冰島的羊在兩百年前便有羊搔症,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當時狂牛症可能是飼主以死於羊搔症(scrapie)的羊隻作成的飼料來餵食牛隻所造成的結果。

狂牛症的潛伏期很長,可能長達好幾年,但是一旦發病,牛隻便會在幾個星期內死亡,患病的牛隻會先出現驚恐及易被激怒的狂牛行為,慢慢的變得行動困難、虛弱、然後死亡。牛死後經解剖發現大腦有萎縮的現象,及大量的神經細胞死亡。目前認為這些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的致病原因可能和一九八二年美國普西納(Stanley B. Prusiner)醫師所發現的傳染性蛋白粒子(prion)有關,此種病源蛋白粒子具抗熱性、又耐化學處理,也不易用蛋白酵素分解

傳染性海綿腦病變可發生在多種哺乳類動物身上,除了牛(狂牛症)之外,其他如羊(搔羊症)、鹿、水貂皆可發現。人也不例外,發現在人身上的是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及庫魯症(kuru)。人類的庫賈氏症可分為兩類,傳統型的庫賈氏症,與狂牛症無關。與食用狂牛症病牛製品有關的是新變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新變型庫賈氏症最早發現於一九九六年的英國。而早為人熟知的傳統型庫賈氏症早在一九二○年即已發現。兩者的腦部病理變化類似,但在臨床上的表現並不相同,傳統型庫賈氏症多發生於中老人,而新變型庫賈氏症則發生於年輕人(平均年齡廿九歲)

新變型庫賈氏症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以及出現一些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亡。截至二○○三年十二月一日,全世界共有一五三個確認的新變型庫賈氏症個案,其中一四三人來自英國、六人來自法國、一人為加拿大、一人為愛爾蘭、一人來自義大利、一個美國人,這些發病者當地都是狂牛病疫區(美國的個案搬家至美國之前是住於英國)。目前對狂牛症無藥物治療,所以預防是最重要的。

台灣以往的牛肉、牛奶是進口自加拿大、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當時非狂牛症疫區。避免食用來自疫區受狂牛病變性蛋白質污染之牛羊的內臟、脊髓、骨頭等或避免使用相關製品如萃取自疫區牛羊之膠原蛋白的美容及醫療用品等是防治上最重要的方法。增加民眾對此病的認知與政府的嚴格把關才可以避免不必要之疫情在台灣爆發。



口木說法:

學生時代,老師就一直交代:

這個病: 必考! 必考!

考什麼: 「無藥可醫」和「死狀難看」這兩個重點。

說穿了,無藥可醫的病太多了,不信者恆不信

吃碳烤會致癌、抽煙會性無能,大家還不是煙照抽、肉照烤呢 ?

台灣人一向膽小、愛錢、偏偏又不怕死 …

我想,也不差狂牛症這一項了。

雞鴨牛羊魚其實都有對應的傳染病、致癌、污染等問題存在

真正要杜絕BSE,我想還是要從「斷肉」做起

但多數人無肉不歡,「戒肉食」實在是Mission Impossible

口木勸各位一句 : 少吃一塊肉,有益無害

其它的,就交給命運吧!



其它參考:

科學人雜誌.狂牛哪裡逃?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加入Yahoo書籤 加入Google書籤 DiggIt!

1 意見:

登高行遠 提到...

Prion 灰熊利害, 一旦讓牠進入自然環境(這是早晚的問題), 吃素也逃不掉滴
最佳方案就是拒敵於境外
現在, 門一開就閤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