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什麼,就聊什麼
2010年4月29日
[[+-]] : 財務自由另解
憑我三吋不爛之舌,終究還是得到滿堂彩 …
會後,接待我的女經理問道:
「醫師,你為什麼不講一些比較容易賺錢的東西 ?」
我知道她的意思是,得青光眼的人比例不高,多數人不感興趣
她很疑惑,為什麼我不講「高單價、高獲利」的「醫療商品」?
我說:「青光眼這個疾病初期沒有症狀,太晚發現時幾乎註定失明,唯有透過衛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挽救病患的視力 … 至於你說的自費商品,很多醫生在做,甚至做得比我好,就省得說了」
經理問道:「難道你不愛賺錢?」
我不禁露出笑容:「其實我比誰都愛賺錢,但我除了當醫生能賺錢,我理財也可以賺錢、寫文章、演講都可以賺錢 … 所以我當醫生可以比較自在一些,不完全受到金錢左右 …」
經理說:「你跟一般的醫生很不一樣!」
我說:「我想,其實多數的醫生都不太愛錢,不然早就起義把健保局攻下來了。只是懂得理財的醫師,容易得到財務自由,某個層次來說、更能享受當醫生真正的樂趣 !」
駛車離開美麗的山城,我回想醫學院七年,幾乎沒人教醫學生怎麼理財,當財源枯萎、工作愈來愈繁重,自食其力而精疲力竭的醫者、又如何奢談「自由」二字呢 ?
在我的認知中,理財的真諦,不在於創造出花用不盡的可觀財富
更積極的意義,乃是「自由」,進而取得享受人生的門票:
行住坐臥、如如不動、起心動念、無愧天地!
口木說法:
學會理財,才能駕馭財富的力量,讓金錢為你服務!
胡亂理財,一輩子都是金錢的奴隸,人生多苦少樂!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21日
[[+-]] : 舞動鈴鼓
上週股市震盪拉回七千多點,我一時手癢,下海撿了些零股

我一筆就抓一萬四千多做單位,中保那一筆比較烏龍,下單288股,結果只買到72股,算一算手續費還滿貴的
老字號,中字輩,有回就拉些放著、套著
賭這些公司不會下市、不會倒,放著也可以領領股息兼養老 …
之前多次受訪,主題都是零股投資
零股投資很適合資金小的年輕人
使出無賴投資法:
一、盯著穩定獲利的公營企業
二、等待股市拉回進場點
三、慢慢累積部位
四、等待全民皆瘋我獨醒的時節,賣出!
其實喔,照上面這種買法,要賺到暴利很難
不過,大富從小富起,
方法先抓對,未來要放大部位就簡單了
(以上買賣紀錄僅供示意參考。)
在聊天室和綠大聊到一些佛學問題,整理對談內容供各位先進參考!
一、天堂地獄實存否?
二、人生之要莫過修行
三、現代人修行方法
個人淺見若有錯誤,敬請指正!

<夯!!> Bandrich 3.5G鑽石美型USB無線網卡(C270)~
收訊超好、小巧精緻的國產3.5G無線網卡!
7.2MB下載,2MB上傳,優質規格、特價回饋!
把中國製的網卡丟了,快搶進台灣製造的國貨喔!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14日
[[+-]] : 發夢包租婆
她說的屋件,在新竹市區,屋齡16年,七樓之五,有電梯,權狀二十幾坪,兩房一廳,鄰路6米 …
我掐指一算,說:「租金頂多12000吧 …」
再問,沒有足夠現金,以貸款六成計算,自備款132萬,貸款198萬,以年利2%計算,年繳利息39600元,月繳利息3300元。
房屋地價稅加總每年算5000元,每年提撥修繕成本2萬元,尚不計租金收入增繳所得稅
則計出每年淨收入79400元,每月淨收入6616元

好啦! 買了房子,當上包租婆,結果每個月只添了六千多收入,雖不無小補,卻也不如想像中的肥美。
接下來要面對哪些煩惱呢?
1. 能不能找到好房客?會不會遇到火災、自殺、賴帳?
2. 租不出去時,管理費、水電每月照付
3. 20年後的公寓已經36年老公寓,房屋折舊值多少 ?
4. 銀行利率會不會拉高增加貸息成本?
再來比較,132萬自備款拿去買儲蓄保單,以2%利率計算,20年後可以增值60萬
對照當包租婆的收入,20年推算可增值132萬(假設20年內皆順利出租,且不論期間租金跌價)
機會成本相減,132-60=72(萬)
也就是說,買屋租人的其它成本損耗應該要小於72萬才算贏
萬一遇到房租折價過多、或者利息成本無法負荷,恐怕將會以投資失敗收場。
口木說法:
當包租公、包租婆,宜以自有閒置資金進行以規避財務槓桿風險,若財力足夠,在台北以外的地區,建議以地段佳之店面、透天厝、精華地段車位較有保值效果。若資金不足,則可考慮買進地段佳之中古房屋隔成套雅房出租,但管理成本增加,應量力而為。
貸款購屋投資背負利率風險、自備款現金流出、減少家庭資金水位,可能惡化家庭財務結構,賺到蠅頭小利卻添上多重風險,若非自用需求,則應三思利害得失。
近年不動產漲多跌少,但以歷史經驗觀之,投資房地產仍可能遭跌價套牢導致長期損失,不可不慎!

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
作者:張金鶚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51863
張教授不必多介紹,雖然有人喊他是房市空頭總司令,但其實他的觀念還滿中性的,實務學院派觀點,值得參考。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12日
[[+-]] : 私房股閱兵(6)研華
但一碼歸一碼,指數歸指數
對於個股的研究,仍不停止 …
看盤室最近人氣略顯下滑,
力挽狂瀾,好久不見的私房股再出擊!

研華是老牌的工業電腦大牌,自有AdvanTech大家或許耳熟能詳
2005年研華和華碩結盟、交互持股,並合資成立研碩子公司,
所以研華也算是泛華碩集團的一員,各有產能及研發的優勢




口木說法:
財務穩健,專業於本業的老牌電子股,值得長期追蹤注意。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10日
[[+-]] : 後生人的第一筒金
存到一萬元,你可以開始存第一筆定存,每個月領到9元利息,
你這才體認到: 錢 … 真難滾!
積極一點理財,你可以試著買零股!
中華電信一股若60元,可以買進160股 … 等著減資 配息,享受錢定期滾進戶頭的樂趣。定存型的零股,是大學生很好的理財入門工具
對剛出社會的人來說,第一筒金,是十萬元
你可以拿三萬元放定存,三萬元試試外匯、黃金、保險 …
另外四萬元,看你想買股票或基金(反正總要有些賠錢的經驗 … )
或者 十萬元,你可以試著買進一張公司債
以17292必翔二的公司債來說,
現在93元,兩年後100元賣回,等於年賺3.5%
雖然報酬很低,但總是穩健理財的開始
你會問,我去買股票,一根漲停板就賺7%了,為什麼要賺定存1%、2% ?
這種問題,若沒自身體驗過,很難解釋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可以快速賺錢的,也可以讓你很快就把第一個十萬元賠光
如果第一筒金是可以隨便拿來賭身家的,那就是第一筒流金 …
輸光了,只好一直game over重來 …
對於30歲的中年人來說,第一筒金是100萬
一百萬元,說多不多,但這時你已經可以感受到「被動收入」的一點點好處了
你可以拿30萬放在存款裡面,另外30萬可以拿去買三張公司債,30萬拿去買定存股ETF,10萬元可以拿去賭賭手氣(中小型主力飆股)
以3%的報酬率來說,一年就可以多領個3萬元的年終獎金
如果遇到多頭年,也許可以領個十萬元
重點是,多頭轉空頭時,你的股票基金資產不要縮水太多,
否則,第一筒金還是不會長大
40歲的中年人,第一筒金的目標是1000萬
這時候就要計入房地產,你可能在三十幾歲已經開始揹房貸,
這時可能己經還了一部份了,若地段佳、運氣好,房地產可能增值,
你會發現,很大一部份財富,都來自房地產
如果你想在50歲退休,那你大概得存到1億元的好大一筒金
三千萬拿去買店面當包租公(婆),三千萬拿去存類定存(儲蓄險、台外幣定幣、保本結構型商品),另外三千萬拿去買債券基金、定存股票,剩下的一千萬留著零用,這樣的收入應該可以過貴族生活。
當然,很多人這時就想移民了,在台灣賺多了錢,不拿去國外花很可惜似的。
10年要滾十倍? 其實很難
理財教科書教你的,第一筒金再滾十筒金,多半是誆你的
如果你每個月收入只有3萬元,扣掉生活開支,了不起能月存一萬元
但如果你的收入是4萬元,那可能月存2萬元,速度就快了一倍
所以,能不能存到100萬,重點在於你的月收入,而不在於你的理財功力
衝100萬時,省吃儉用努力賺,是唯二的真理
但要衝1000萬,就不太可能只靠省錢存錢,就得靠投資收益
股票基金很難有穩定獲益,我認識多數累積財富的人,都是靠房地產
其實股票是很好的投資工具,只要你抓對方向、抱對好股票,不一定不能在股票市場賺到錢
股市賺到了錢,若能適度將資產轉移到不動產,以及保本商品,增加資產配置的防禦性,通過空頭的考驗,時間過去,複利的效果就會出來了
我在大七的時候,存到了2萬元,投入股市,買下第一張股票
我當住院醫師時,月收入十幾萬元,很快就存到了第一筆十萬元,繼續在股市打滾
我雖然覺得自己對股票研究很深,但還是限定自己最多只能用50萬元做股票
最後起起伏伏,並沒有賺到多少錢(還好也沒賠到錢)
因為家裡有負債,所以我賺的錢,都拿去還債,我的存款一直都只有幾十萬元 … 真正存到百萬,其實也才前年的事
但在這中間,我貸款買了房子,四年內,房價漲了一倍,我這才發現自己資產增加最多竟是房地產部份(自住的房子,沒賣掉也不算賺錢,所以這是紙上富貴) …
回頭想想,我的資產,最主要還是來自於薪資收入,投資收益只佔一部份。所以我不算是優秀的投資者,但以理財的成果來看,至少還過得去。
多數人花很多時間研究投資賺錢,卻忘了,真正決定你是否能快速累積財富的因素,在於本業收入,是否願意多花一點時間於創造本業收入呢?
不管是哪一次的第一筒金,都很珍貴,千萬不要有一擲千金賭大小的想法 … 富貴穩中求,理財不等於賭博,一步一步來,才會愈滾愈大筒金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9日
[[+-]] : 台股ETF稅賦計算
之前參加投資講座,有聽眾問到ETF的稅捐
在場講者面面相覷,實在搞不清楚
口木回家做了些功課,提出報告 …
就以台灣第一檔ETF:台灣50ETF(簡稱TTT)舉例說明
這檔ETF的好處在於,成立五年以來每年都配息,除了2009年比較寒酸之外,以幾合平均計算,每年的配息現金殖利率達到4.6%的水準,高於台股的整體平均報酬率。
國內ETF配息有一定的條件: 寶來ETF配息標準為
1.當年度ETF基金報酬大於對應指數報酬超過1%。
2.ETF淨值高於最初發行價格。
(每年9月30日進行年度收益評價審核,經寶來投信檢視確定)
第一個條件比較沒問題:因為成份股會配息,指數因此折價,只要成份股的配息率高於1%就很容易達成。
但第二個條件就容易有爭議: (trifire網友補充:97年已刪除掉第二條規定!)
因為台灣50(TTT,0050)在2003年6月30日上市發行時的價格為37.1元,相對偏低,故之後每年在審議配息時皆能通過第二個條件。(2008年則在9/30通過配息後,在10月份配息前跌破37.1元,好險!)
但0056高股息ETF在2007年12月27日以25.1元掛牌後,正好遇到金融風暴,故在2008年9月底因淨值低於掛牌價而無法配息!「高股息」成了「零股息」,相當諷刺!還好,2008年沒配息的收益,累計到2009年一次配了2元,甚至高過0050的1元,總算揚眉吐氣一番!
以2008年9月審議的台灣50(TTT, 0050)配息2元來說:
每受益權單位分配淨額為2元,加上可扣抵稅額及已扣繳稅款0.082元,收益總額為每單位2.082元。
如果你持有一張0050,就可以收到2082元的收益,分配收益金額有不同的項目:
利息收入(RP):20元;股利收入:800元;資本利得: 1,180元;已繳稅款:82元
依現行法規,資本利得不需課稅,故總共應課稅款為:
2082 - 1180 = 902(元)
假設你的個人所得稅率是:(應稅金額乘上稅率減去己稅額)
6%,則應繳額為: 902 * 6% - 82 = -27.88 (-1.3%)
13%,則應繳額為: 902 * 13% - 82 = 35.26 (1.7%)
21%,則應繳額為: 902 * 21% - 82 = 107.42 (5.2%)
30%,則應繳額為: 902 * 30% - 82 = 188.6 (9%)
40%,則應繳額為: 902 * 40% - 82 = 278.8 (13.3)
(應繳稅額後面的比例是對照2082元收入的實質繳稅比例)
簡單說,除非你的稅率在6%以下可退稅,否則參與ETF除息,還是得多繳稅!
那你會問,我應不應該參加除息 ? 要不要在10月中賣一趟好避稅 ?
以2008年10月份每股ETF除權前市價35元,除權後33計算:
35*1000*(0.1425%+0.1%) = 78.5 (賣出一張ETF的手續費及證交稅)
33*1000*(0.1425%) = 47 (買回一張ETF的手續費,買進不需證交稅)
以13%稅率計算,若參加除息,每張ETF只會多繳35元稅金,但若賣掉再買回,總需要繳交的成本為125.5元!反而划不來 …
若你的所得稅率達30%以上,那賣掉再買回的確比較划算!
(網路下單可能有手續費28折優待,則在2008年10月底賣出再買回一張ETF的交易成本約60元,只略高於13%稅率的所得稅款,但低於21%稅率的所得稅款。)
以2008年的ETF配息條件來看,多數投資者不需要為了避稅而特意賣出ETF再買回,除非你賣出就不想再買回了,否則,ETF配息的實質課稅率極低,已相當稅度俱有節稅效果。
若排除行情干擾,純以稅賦角度思考,對多數中等收入的投資者來說(稅率低於21%),乖乖參加配息就好,莫想太多!
若你的所得稅率高於21%,則賣出再買回ETF確實可以省下一些所得稅。
不過,每年、每檔ETF的配息條件不同,不可一概而論,ETF收入中,只有資本利得免稅,若主要收益來自股息配息、借券收入等項目,實質稅率則會拉高,用功的投資人可仿照上述試算決定是否參加配息。
(天啊 … 算來算去,太累了吧 …)
參考文章:
報稅時節 投資節稅出招
每股配息2元 ~ 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
不再想念
詞:邱俐綾 曲:邱幸儀 (註:屏東.四縣腔)
莫問我永遠有多遠
有過傷害 你應該了解
毋係所有誓言都會改變
不過你同我已經不像頭擺
莫問我會不會改變(有麼人無改變)
用心去尋(心中介聲音)
你一定了解(有一日會了解)
毋係所有介夢都會毋見
不過你同我已經漸行漸遠
過去快樂像雲煙(愛情毋會歸來)
毋會再有幸福故事(你講介話)
你介話消失風中
原來我們從來無過未來
熟識背影介回憶(我尋毋轉)
到底愛行哪去
看不清這介世界
從未了解 永遠太遠
給我夢想
我毋會驚所有考驗
隨等時間
一切傷痛都會毋見(一定毋見)
我會勇敢 毋再想念
希望 毋會太遠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4日
[[+-]] : [聲明]140期Smart雜誌–口木受訪
投資理財不能假手他人練好基本功才能從氾濫資訊挖寶
該文的主旨在於指引網友如何從網路部落格獲得正確知識及有用資訊
不過文末有個表格,讓我看了傻眼 …
標題寫到:「口木醫師提醒三種部落客可能會害你賠錢或要賺你的錢」
反覆讀了幾次,總覺得怪怪的,也許會引來一些誤會喔!
其實這是電話受訪,聊到財經部落格良莠不齊,如何篩選?
我提到某些財經部落格的經營風格或有爭議,甚至被質疑為變相投顧行為
故網友對於某些宣稱快速致富的網路資訊應當審慎判斷,不應盲目接受!
但我並不反對部落格有營利行為,好的資訊當然可以被定價販售
各種部落格經營方式與理念應當同等給予尊重
部落客賣書、開課、鎖文、賣文皆可視為文章價值獲得肯定後的商業行為
只要合情、合理、合法,皆可以在自由市場受到驗證
我認為:「商業行為不等於投顧行為,網路資訊亦不必然免費」
我想Smart雜誌因為篇幅限制,或者我在電話中表達不清楚
造成文章若干內容與本人原意或有出入
恐造成諸位財經部落客前輩的困擾與誤解,特此說明澄清!
感謝Smart雜誌採訪,惟上述補充幸甚勿怪。
口木 於 2010.4.4
...
繼續閱讀







[[+-]] : 0403 高雄網友聚會–口木簡報
地點:中央公園古德曼咖啡店
口木報告: 利率與景氣循環
主要是聊天聯誼啦,我還是安排了一個簡報
現場嘈雜加上eee PC的麥克風收音效果不佳,所以聽起來有點痛苦,無誠勿試喔!
聽不下去的,看看文字和圖表就好
原理之前都在文章裡面解說過了
這篇簡報等於是近幾期Smart雜誌口木開講的核心整理版
特別感謝高雄地頭蛇–路人乙賢伉儷熱情款待以及11小哥的在地導覽
高雄真是個美麗而進步的都市,而且高雄人的友善熱情更令人印象深刻
有機會歡迎大家多多造訪參觀!
...
繼續閱讀







2010年4月2日
[[+-]] : 0401 愚人節日記

一波高過一波漲上去,先前猜的7750早就反覆突破作廢
畫線給盤走的手氣過了,那就跟著線往上喊吧 …
今天是我換新工作第一天,說來有趣,我連薪水多少也不知道,一軀傻傻就跑來上班,心想,只要離家近每天看得到兒子就開心,當真巨蜸座的顯性基因作怪 …
一到醫院,同事就問起上週我在學會的理財講座反應不惡,「聽說」我是理財高手,三人成虎,只好接受這虛名,當場就幫同事一一解答各類投資疑難雜症:
果然好多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買了什麼基金、買什麼保險、定期定額一直扣錢就對了 …
我提出現金流與資產配置的觀念,大夥兒聽得津津有味!
這都不是很新奇高深的玩意兒,只差有心人流佈傳播:
穩健理財,利益眾生!
能者多勞,智者好施,廣結善綠,善哉善哉!

本站網友預測五都選舉,綠營至少拿下三席,最多人預測四席。

種花職棒 ? 果然沒什麼人在看了 …
好啦 我承認廣告時段偶爾還是會瞄一下,
咒罵個兩句再轉回來 … 哎
...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