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方法百百種,有沒有一種簡單直覺又經得起考慮的選股邏輯?
口木醫生這次要提出的正是簡單而實用的–「定期消費概念股」
你我將血汗錢拿來買股票,就是希望投資的公司能賺錢,再將賺到的錢回饋給股東,甚至在股價上能持盈保泰,最好能讓人股利及股本兩頭賺! 反之,若公司產品銷售欠佳,則無法持續創造獲利,更不可能維持理想股價及股東報酬,這種公司當然不適合長期持有!
公司想要長期獲利,最重要的是產品得長紅暢銷,最好消費者每天必須消費,否則至少也得每年消費一次,這樣子生意才能做得長長久久,股東每年領股利也會笑呵呵。
有個笑話如此流傳著: 一位老醫師的兒子醫學院剛畢業在家等著入伍當醫官,剛好老醫師有事得出國一個月,索興請兒子幫忙代診;待老醫師回國後,看到診所門可羅雀,走進門正準備問個清楚,兒子笑嘻嘻地對老醫師說:「老爸啊!你的醫術怎麼那麼差? 我這個月把你的病人全都醫好了,看你要怎麼獎勵我?」 老醫師長嘆了一口氣:「是啊,你把我的老病人都醫好了,診所也只好關門了…」
當然這只是個杜撰的黑色笑話,真事世界裡,醫師只想把病人醫好,再靠療效口碑吸引源源不絕的新病患,畢竟人有生老病死,永遠都需要醫療。但從這個笑話裡卻也引領出「顧客重覆回店消費」對於永續經營的重要性!
試想,若拜科技進步之賜,研發出「永遠不會燒壞的燈泡」,會不會有人大量生產平價販賣?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顆燈炮讓你亮個十年都燒不壞,那麼製造燈泡的廠商十年等不到你一筆回客消費,恐怕早就經營不下去倒閉了!
綜上所述,在投資選股的邏輯上,就該尋找「固定耗損、回客消費」的產業類型。
理論上,消費週期愈短、產品生命週期愈長、則廠商的庫存及設備折舊壓力就愈小,財務就愈健康、獲利愈穩定。反之,產品消費週期愈長,則廠商的財務愈不穩定,投資風險隨之增高。
上表隨機整理了八項產業的代表個股及產品消費週期,仔細分析個股的歷史財報及股價走勢,確可映證消費週期愈短的產業愈容易抵抗景氣波動而維持穩健獲利。
巴菲特最愛的食品股(可口可樂、麥當勞)及民生用品股(吉列刮鬍刀)即俱備定期消耗及高回客消費的特性,因此值得股神長期買進持有。至於消費週期較長的汽車、營建業就容易在景氣蕭條期遭遇財務危機,較不適合當成「定存概念股」。
當我們從「消費週期」的特性選定產業之後,該如何進一步確認個股是否投資呢 ?個人在此提出四條選股法則:
一、產品規格不易變動: 可口可樂配方百年不變仍受歡迎,活到老喝到老,一味賺盡天下無敵手;DRAM從EDO-RAM到SDRAM到DDR1、DDR2、DDR3…規格幾乎兩三年就翻新一次,不但設備得不斷折舊更新,賣出不去的舊規格成品通通打成存貨流血抛售,這種先天失調的產業到底值不值得國家出重手相救實在見仁見智!
二、產品需求性強: 沒錢買不起車子、房子;但再窮到要打電話、吃便當。低單價的民生用品最不容易受景氣波動影響,高單價的一次財對景氣相對敏感。
三、公司市佔率高: 若產業過度競爭,則需挑選龍頭個股(如:中華電信、中鋼);若選到市佔率較差的二線股則容易被市場淘汰。
四、公司財務狀況佳: 檢視公司財報,確認公司本業獲利、資產、債務、銷貨週期、應收帳款、庫存、轉投資、現金流量、內部人持股狀況等細項是否有異。財務健全透明的公司才能提供股東安全獲利的保障。
經濟學的核心基礎就是「供應VS需求」,當市場需求愈頻繁而供應者能生產強勢優質商品,公司賺錢股東分紅自然水到渠成。「消費週期」分析完全符合市場供需法則,可以讓投資人輕鬆找到最容易賺錢的產業,再輔以「選股四條則」篩選,我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讀者的選股投資功力馬上又更上一層樓囉!
北城講古 MV
從1995年到2010年,我在台北生活了15年,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
看著台北的進步,以及隨後不斷地沈淪 …
我很好奇的是,明年,這個城市將何去何從 …
2024-10月颱風假公告
4 個月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