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日

為何我不「投資」台灣的生醫類股?

投資守則之一:「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行業」

以口木的專業背景,應該要投資最熟悉的「生醫類股」才對啊

然而,相反地,我對這個族群完全沒有好感 … 雖然曾操作獲利,目前也炒得火熱

但以基本面來說,個人認為台灣的生技產業並無國際競爭力!

俗話說「做一行,怨一行」,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掉入這樣的圈套,但以我所見所聞,應該如此。

從人才來分析:第三類組,分數最高的人在哪? 沒錯,就是X學系那些跩得要命的學生 (包括口木以前不懂事的時候),而這些人,對生技產業有貢獻嗎 ? 不敢說沒有,但多數到最後的下場就是窩在細菌病毒滿天飛的病房打病歷,不然就是窩在小小的診間消化看不完的病患 …

近年來,醫學院裡新成立許多「生命科學系」、「醫技系」、「醫工系」…但相關產業提供的建教合作不足,使得許多生醫人才畢業從事非相關科系頗為普遍。

藥 … 是獲利可觀的產業。然而 … 台灣有沒有上得了國際的藥廠 ?

就算有好的技術,事實上,所有的認證、專利,仲裁權還是在歐美強國,如果我們什麼法章制度都要跟著別人跑,終究還是出不了頭。

開個玩笑,一個壯陽藥,要通過動物實驗,那你要養幾百頭發情的公猩猩 ? (連帶還要準備母猩猩給他 …)

三階段人體試驗,要花多少時間與精力,萬一中間有人得了「馬上風」,賠得起嗎 ?

威而剛,台灣做不起 … 把「而」字拿掉倒是有。

不管是「生物晶片」、「疫苗」,媒體報出來的多半是「實驗室成果」,真要做成產品 …要有行銷、公關、政治、法律 一堆的大課題要做,說穿了,就是大資本、大投資、大溫暖 …

1. 想辦法請學院裡的紅頂教授幫你做出你要的「成果」
2. 再想盡辦法讓SCI前面排名Journal的board reviewers能夠「accept」這些「學術產品」 …
3. 最後,才能挾這些「學術產品」,再想盡辦法讓FDA官員「approve」你的「商品」 …

這些 … 是台灣能夠 afford 的嗎 ?

前陣子說要在竹北建所生醫園區,還不是鬧得一波三折

建也好、不建也好,難道,畫塊地,就可以發展起來嗎 ?

台灣既然已經把多數的國家資源花在科技業了 …
理性來看,我對生醫產業的未來仍是灰心的 …

既然外銷有困難,那麼國內市場呢 ?

看看最近的頭條:「藥價黑洞吃垮健保」

從小學開始,天文上的「黑洞」我曉得,就是少聽過拿來形容別的事兒,不然,你有聽過「ADSL線路費黑洞」? 還是「汽油售價黑洞」 ? 怎麼說,就是「藥價黑洞」這詞聽到來最順耳最自然。

從「藥價黑洞」一名行之怔怔,就了解台灣人對於醫藥,根本就不認為應該多投資一塊錢,一個不容許有利潤的市場,會有發展的機會嗎 ?

當人們可以為了上萬元的Wii而排隊買貨、為了19999的液晶電視而分期付款;然而,同一群人卻可以為了健保漲價而咬牙切齒上街抗議,就連最有錢的北高兩市多年積欠健保費也臉不紅氣不喘…你說 : 這個國家的人民真的願意花錢在醫藥保健上嗎 ?

對外競爭力不足,對內又沒有利基存在,生醫產業的夢,何處實現 ?

從十幾年前我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生醫科技很有前景,到現在,我的學弟還是聽到同樣的老師演述一樣令人亢奮的台詞。

關於生技,不管如何令人陶醉的話語,所擁有的題材,就我來看,都是本夢比 …

「投機」,不錯! 但說到「投資」 … 請三思。
(以上僅供參考!)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加入Yahoo書籤 加入Google書籤 DiggIt!

3 意見:

盡付談笑中 提到...

跟您分享一個小弟的血淚史(不同的體驗)

話說從頭...

報告班長下部隊以後分發,偶然的接觸到保修

廠,庫房內擺滿各式各樣的軍品

直到某一天..xxx中暑暈倒快拿醫藥箱

赫然發現...傳說中的軍品居然在我的庫房裡

從此...與醫療展開不解之緣

退伍後...研究上櫃個股偶然發現"生技"

相中一項("慘"/產)業..ˋˊ(電子血壓計)

回想^.^...猛力下單

結果....人生的第一次破產

事後的檢討發現....其實台灣是可以發展

生物科技的,只是要比照20年前的晶圓產業

成功先例(聯電/台積電)

1.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租稅減免)
2.必須建構在現有的基礎之上(電子/科技)
3.建教合作(醫院/醫學院/學者)

抱歉...與您持不同見解,還望多包涵

盡付談笑中 提到...

補充:

小弟的投資紀律之ㄧ:

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行業

應該是說小弟的看法和口木大大是一體兩面

假如要台灣的現有人力從事"藥品的研發"

小弟認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生物科技不僅僅只是藥品而已

醫療相關也是獲利十分可觀

案例說明一:

百年以前的美國加州,當時流行的淘金熱

有多少人慕名前往淘金,最終鍛羽而歸

但是...為淘金客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商家

每個都是荷包滿滿(Levi's牛仔褲)

案例說明二:

二十年以前的台灣要從事半導體產業

除了晶圓雙雄以外,連帶的將半導體的產業鏈

帶動繁榮,上下游的垂直整合,IC人才輩出

甚至...高階IC設計研發

親身的體驗:

電子式血壓計,電子式耳溫槍,電子式血糖計

電子式溫度計,醫療電毯(百略/優盛/合世)

醫療用馬達(雷虎),電子式顯微鏡(未上市)

殯葬業(未上市)

其實這些都是醫療相關毛利極高

競爭對手相對少,

科技人才互相流用(產業支援性高)

最重要的是..."立即取代性"

小小的感想(多年來的體驗)=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項商品的問世,一定有其目的和用途

試著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事情,會發現更多

"如有得罪;還望您多多包涵"

盡付談笑中 提到...

補充一次說完...

請您試著去回想三十年前的台灣,

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延聘晶圓大老"張忠謀"

回國籌備晶圓廠相關事項,

當年的財政部長"李國鼎"

被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修理的半死

老百姓的說法都是....天方夜譚;亂七八糟

無理取鬧;人才短缺;不可能的任務;浪費錢

三十年後的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的決策

再比較一下當時的說法,能否發現其中的差異

案例說明:

百年以前有種傳染性的疾病叫做"瘟疫"

疾病的蔓延迅速,病情無法根治

百年以後的今日傳染性的疾病叫做"SARS"

疾病的蔓延是可以隔離,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百年以前的人們能夠接受這種說法嗎?

結論:

"立足點的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自然不同"

"試著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情,會發現更多"